1. 首頁
  2. 徽夢
  3. 第4章

第4章

徽夢 4061 2025-02-28 16:44:04
  • 字体大小 18
  • 走夫販卒者,能折返千裡之外,縱然再微小的本錢,也能博得千兩金。


    方四叔走的便是遠途販運的路子。


    南方山水多,有時七彎八繞,連同一片土地上的人們都不甚相見。


    稻米在湖廣是一個價錢,到蘇揚又是另一個價錢。


    商人便要籌集貨款,從價錢低廉、產量豐富的地方購得物資,再運到物價高的地方。


    五府的絲綢棉布、揚州的食鹽、景德鎮的瓷器和徽州府的竹、木、茶、漆、紙、墨、砚。


    運河長江滔滔而淌,無數貨物轉運其上,赴往天下各地。


    「這是個苦差事,卻也是個賺錢差事。」


    方四叔捻著胡子道。


    「如今是太平盛世,尚有窮山惡水、劫匪強盜,偶有敲詐巡捕、官官相護。我們徽地的商人,走在這條道上,並不容易。」


    此外,更有晉、陝、閩、粵的商人緊隨其上。


    商人爭利,更為煩難。


    「所以,肇慶十六年,我換了另一條路子。」


    「肇慶十六年?」我輕聲道。


    「正是,是你出生的那年。」方四叔笑著朝我道,眼裡似有追憶。


    「那一年,朝廷下了新令,凡在邊地運糧的商人,皆可持鹽引販鹽賣鹽,是為開中法。」

    Advertisement


    「鹽,是天下民的根本。


    「人們吃菜燒飯要鹽,船夫行走於吳梁之間亦要服鹽。人不食鹽便會變得萎靡無力,以至於壯勞也無法行走於烈日之下。故而,開中一法,實為牟巨利之道。」


    「鹽……」我的眼漸漸亮起,似有什麼東西在心裡扎根破土。


    「哈哈!」方四叔笑著拍我的肩膀,他寬厚的大掌似一葉蒲扇,為我撐開了徽州女子狹小的天地。


    「入迷了?可別想那麼深,跟官府打交道可不是件好差事。鹽利之事,上至兩淮,下到歙縣,都極為復雜,這可不是個好沾染的事情!」


    漸漸地,他斂起笑容:「就連我,於其中斡旋許久,也未能弄清楚。


    「這麼看來,行商坐賈倒是個最穩妥不過的生計。你,便從其中開始吧。」


    15


    當今法律賤商人,商人已富貴矣。


    徽地崇儒,名姓故望都寄託子弟能考中科舉,好為家中提供蔭蔽。


    可科舉哪有這麼容易?


    縣試,院試,鄉試,會試,殿試。


    層層撥選,最終呈現在皇帝面前的,是天下最頂尖的人才。


    多少人在第一關便折戟沉沙,多少人考到垂垂老矣。


    是以,為謀生,徽人大多經商。


    縱然商人地位低賤,但為了養活一家老小,不得不踏入其中。


    勢力低弱,在發跡之後便會尋求團結。


    我聽說,有些徽商大賈為了提攜宗族子弟,往往將一部分資金委託他們去經營。


    方四叔應當也是這麼對我的。


    可族裡不會松口。


    我曾聽見祠堂外他們吵嘴。


    族老氣得臉都紅了:「族裡那麼多子侄,為何隻盯著個小女兒,來日,定是會嫁出去的!」


    四叔懶洋洋地:「若是他們頂用,我也不必攀扯個小丫頭了,叫她輕輕松松不好嗎?


    「文盛、文墨讀書是頂用的!


    「先叫他們讀上去再說吧,再說了,隨我經商可比不上在家安穩讀書。你問問他們,可願意?」


    聲音聽不清,似是族老在問我大哥。


    大哥細聲細語道:「小子讀書不甚精通,還須跟著先生仔細研習。」


    方四叔哈哈笑了:「你看,就連他自己也不願意!方老七今年留在遼陽沒回來,冬天裡他返鄉,你們再問問他吧!」


    說罷,他轉頭便走了。


    但後來,阿青嫂跟我說,方四叔還是沒拗過族老,又分了一些銀子給另一戶人家。


    「聽聞那個孩子也是聰穎的,前年給蔑竹匠當伙計去了,阿公對他很是器重。小瑾,你……」


    阿青嫂猶豫著,似是想勸我。


    我捧著方四叔給我的銀資,卻搖了搖頭。


    「我見過他,他連字都不識得,夫子出的算術也能弄錯,這樣的人,又怎麼能做得了生意呢。」


    夜裡燭光微弱,我定定地看著阿青嫂,目光堅定。


    「阿嫂,你信我,還是信他?」


    阿青嫂愣住了,她的目光失去清明,像是透見我,又看到了那個誰。


    「我……信你。」


    語氣微弱。


    看來,還是不信的。


    16


    我思索了許久,還是打算先從賣茶葉開始。


    手裡的這筆銀子燙手,進也不是,退也不是。


    我總不能從一開始就搞砸了吧。


    這樣來看,茶業是最好的。


    我們村又叫茶園坪村,依山傍水,盛產茶葉。


    俗人喊慣了的狀元坪村,隻是因村子遠眺似狀元佩戴的官帽、腰帶、官印,這個名字又吉利,才留下的。


    歙地山多,土紅,不肥沃。


    不適宜種莊稼,倒很適宜種茶樹。


    徽州各地山戶所產之茶,一般都由號稱「螺司」的小販零星收購,賣給當地的茶行,再由茶行成批售給引商,分銷各地。


    我先當了那個小螺司。


    從三伯伯家收了今年的新茶,又從金二嬸家收了芽尖尖,轉了一圈,簍子裝滿了,隻剩下我阿娘家。


    再三猶豫,我還是敲了門。


    開門的是我阿爹。


    他看我仍然是有些訕訕的。


    「你大哥今天讀書去了,不在家。」


    他以為我有課業問大哥。


    我搖搖頭,朝他揚了揚手上的布袋:「不是,我來收茶。」


    阿爹看我的眼裡有驚奇。


    臨走時,我要給他錢。他擺擺手,不肯要。


    「這些茶葉在家也無人喝。你拿回去也無妨。」


    良久,又道:「錢不夠了跟我說。」


    我沒應聲,隻是暗中記下了該付的賬。


    茶葉採摘之前須發放定金,完納稅課,茶葉採摘後,又要補足差價,加工包裝,遠途運輸,沿途納稅,墊付資金。


    我的錢的確是不太夠了。


    方才在相熟的人家,都是掛了賬的。


    可我從未肖想過阿爹的錢。


    那是我阿姐的賣身錢,是他賣女兒得來的血汗錢,好端端地留給大哥讀書娶妻的。


    他可能有些愧疚,不知該與何人說,這才提出來,可我卻不能不知好歹。


    我不想用阿姐的血肉錢。


    朝青天白日暗暗發誓,我方瑾,一定要做出一番氣候來。


    寡婦門前是非多,更何況我從小出盡了風頭,阿嫂為我蒙受了許多流言的冤屈。


    我定不能負她。


    想著這句話,我敲響了甲長家小六子的門。


    「六子哥,明早你去趕集嗎?」


    我算好了日子,明日,便是十五趕集的日子。


    居住在各地的人們會攜帶物資來到特定的地點,交換手中的東西。


    我要去給阿青嫂買點東西,更要把手裡的這批茶葉出掉。


    小六子急忙披上衣服開門,見我手裡真的抱著茶,「嘖嘖」稱奇。


    「你這個娃娃早慧,倒真的給你收到了。」


    我笑了笑:「沒什麼,就是多挨點罵,多挨點趕罷了。不過我在學堂裡被夫子罵慣了,這點小苛待,灑灑水啦。」


    我是知道人們想要看這個年紀的孩子做些什麼的。


    他們想你早慧聰明,卻又忌憚你超越他們。因而我隻能展現自己的不易,好來激起年長者的同情。


    果然,小六子哈哈大笑:「誰不是這樣過來的呢!放心,哥明早帶你去集裡買糖吃!」


    隔日,天不亮我就起了床。


    集市定然設在四通八達的地方,適宜山裡的人們風塵僕僕地趕來。


    小六子家有驢車,搭一截,能省力。


    我帶著新鮮的茶葉,他帶著這些日子編的竹篾。


    路上,我們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話。


    他問:「你大哥是不是該院試了?」


    在村裡,家家戶戶都知道我的來歷,因而也並不避諱。


    我頓了頓:「我不知道。」


    「噢,算算日子,應該就在秋天。我倒希望他能考上,咱們狀元坪,許久沒有出秀才了。」


    說起這個,我也好奇了起來。


    「村裡的朱家、葉家、張家都是大姓,他們家也有私塾,怎麼就沒人能考上呢?」


    小六子笑了:「考上憑的是實力,那些人整日招貓逗狗,讀書尚不如你,又怎能考取功名呢?


    「從前倒有個葉銘臻,隻是德啟公舉薦他去當監生了,如今也不知怎樣。


    「讀書難噢!人人都想身披官袍、攜官印,殊不知每年放榜時,來望的都是些白發老翁!」


    我沉默地坐在驢車上,抱著新收的茶葉。芽草新鮮的氣息彌漫在鼻尖,卻叫我嗅出了苦澀的味道。


    蜀道難,難於上青天。


    讀書難,難於無入門之策。


    驢兒「嘚嘚」地前行,不多時,終於到了集市裡。


    小六子囑咐我不要亂跑,先忙他自己的事去了。


    我拖著茶葉去附近的牙行。


    山陬海,孤村僻壤, 亦不無吾邑之人。


    其貨無所不居,其地無所不至,其時無所不騖,其算無所不精,其利無所不專, 其權無所不握。


    牙行,便是做壟斷生意的貨行。


    本地的人們為他們供貨,而他們視天下豐歉,轉輸貨物遍四方。


    我選了裕隆茶行,聽聞他們掌櫃為人很好,不會壓價。


    然而左等右等,卻等不來人。


    旁邊的伙計輕笑:「小妹,莫等了,大掌櫃看不上你這點營生,你盡管賣了吧!」


    無奈,我隻好先行議價。


    可店大欺客,從來都不是一句妄言。


    我來賣茶前,已和小六子聊了很久,對往年的茶價了熟於心。


    伙計給我的價格,壓了整整三成。


    可見不是人人心都善的,商賈多的地方,往往越是利心既重則欺騙愚懦。


    我想了想:「我不賣了。」


    「不賣了做什麼!」伙計急了起來,「看你這簍子茶葉都蔫了,也就是我家茶行心善才收,換去其他人家,他們看都不看的!」


    「無妨,不過是多走些路,大不了我到外地去賣。」


    我收起簍子,就要回去。


    「慢著。」


    一道聲音叫住了我。


    這掌櫃的,也許是守在暗處看了半天,又或者真的才忙完,此時才姍姍來遲。


    「小姑娘,你的茶葉叫我再看看。」


    他瞧著倒有幾分慈眉善目,穿著靛青色的衣裳,比其他人要富貴許多。


    我站在原地,叫他看了我的茶。


    「這是茶園坪的茶。」


    他捻起一兩根,放在鼻下嗅了嗅,又嘗了兩根。


    「茶園坪的茶葉聞起來苦澀,似與尋常的甘甜茶葉不同,隻因這是古樹上採下來的,味道更加醇厚。


    「白毫披身,芽尖似峰,正是上好的毛峰。


    「小姑娘,你要價多少?」


    我不說話,扯起袖子。


    這便是要在袖中算賬的意思了。


    商賈人家,做生意有時須得注意四方耳目,因而便掩在袖下,以特殊的手勢來比價。


    我與掌櫃的拉扯了一番,談妥價格後,他笑了笑。


    「瞧你的模樣,是方家的吧。」


    「是。」我毫不客氣道。


    「我與你家七叔倒是老相識,代我替他問好。」


    我想起族裡聽見的傳聞,答道:「七叔如今在遼陽,怕是要過些時日才回來。」


    掌櫃的捋起胡子一笑:「我地中人,詭而海島,罕而沙漠,足跡幾半禹內。一歲兩歲不回來,倒是尋常,下回我去你們家看他!」


    既然家中長輩相識,後頭的事情便容易了許多。


    我捏著結了賬的銀兩,感覺手裡沉甸甸的。


    與之俱來的是一股輕松感。


    我終於,憑自己的本事賺得第一金!


    帶著錢袋出茶行時,隔壁的米糧店恰有個女子也出來。


    我愣了愣,覺得她有些眼熟。


    她卻匆匆掩上臉,朝相反的方向走去。


    米糧店的伙計在談闲:「這個小媳婦也是可憐,嫁進來吳家,本以為是享福的,沒想到卻受了不少苛待。」


    「嗐,童養媳,人家花了錢的,當然要用勁使回來。她還好,在家不常做家務,就是少不了被婆婆公公刮幾句,身上有些傷,倒是不受吃穿的苦了。」


    「都說】龍生龍,鳳生鳳,婢妾生兒作朝奉】,這些大戶家都是這樣,外頭瞧著富貴,裡頭的水可深著!」


    聽著他們絮絮地闲談,我遙遙望著那女子消失的地方。


    伸出手指,比劃了比劃,也不知是哭還是笑。


    有些日子沒見,她瘦了。


    日子不好過,人也伶仃了起來。


    17


    回到家,方四叔還在。


    據他說,如今晉商得勢,暫時輪不到他撈錢,還不如好生在家培養子侄。

    作品推薦

    • 阿絮

      阿絮

    • 我聽見了虛假的世界

      "我当了十年聋子。 戴上人工耳蜗,重获听力的这天,我迫不及地想和丈夫分享这个好消息。 花了一天时间,我精心准备了烛光晚餐。 他却带着一帮狐朋狗友回家。 我站在门外,听到他得意洋洋地说:“聋子有聋子的好,晚上灯一关,不是想喊谁就喊谁。”"

    • 殺人回憶:不存在的兇手

      "2009 年,我参加成人自考。决定我这辈子,能否读大学的考试。 那是我第一次作弊。 隐形耳机,一颗米粒的大小,藏在眼镜架里,骨传声传给我答案。 配套的,还有一个信号中继器,藏在橡皮擦里。就是一个小元件,不拆开,基本很难发现。 但是那天,我瞥见考场外面,驶来了一辆警车。 整个人都开始发抖。 我以为是败露了。 其实那辆警车,就只是送迟到的考生赶过来。 可我吓破了胆,止不住发抖。"

    • 夫君假死造反,我第一個不同意

      "夫君战死后,全家被判流放,姨娘们纷纷改嫁。 我一个人拉扯着六七个庶子庶女,和体弱多娇的公爹婆母走了三千里,亲生子胎死腹中。"

    • 村霸小舅

      "6 岁那年,我妈死了。 村里的唢呐声刚落下,我就成了没人要的野种。 爸爸不肯要我。 爷奶更是嫌弃我。 我一个人倚在妈妈坟头哭的时候,小舅来了。 他说:「别哭,跟舅走。」 那年他 17。 是人人嫌弃的村溜子,却是我的保护神。"

    • 秉寧

      "我的未婚夫成了众星捧月的探花郎,在跨马游街时被长公主相中。 于是本朝最尊贵的女人找上我: “本宫与你换个夫婿如何?”"

    目錄
    目錄
    設定
    設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