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章
管家道:“唐小公子言重了。公子說,祝小公子桂榜提名。”
第二次聽到“桂榜”兩個字,唐慎腦中靈光一閃,恍然大悟:“竟然是如此!”
鄉試每次都是八月考,又稱秋闱。放榜時,可聞見桂花飄香,所以又叫桂榜。桂花,即為木樨。王溱說“倚樨問商湯”,竟然又是在祝賀他桂榜提名!
唐慎壓力很大,他拿著考籃,深吸一口氣,進了考場。
姚三和奉筆在外頭等著,兩人十分著急,唐慎剛進去一刻鍾,他們便伸長了頭在外面看。
王府管家道:“二位莫急,唐小公子過幾日才能出考場,我們耐心等著便是。”
天還未亮,漫天星子。
考院外,官差手拿銅鑼,重重一敲,高聲道:“秋闱關門!”
大門吱呀一聲關上。
開平二十六年,鄉試正式開始。
作者有話要說: 隔壁老王:我想起一個詞,紅袖添香。
第37章
本朝科舉沿襲前朝制度, 各省的貢院隻收納本地考生, 然而盛京貢院全天下秀才都可來進考。北直隸的學生按籍貫分配, 都在盛京貢院。再加上從全國各地仰慕而來的學子,今年鄉試盛京貢院共有一萬一千零二十九個考生!
無怪乎其他,隻因“天子門生”!
在盛京貢院進考的秀才, 都是皇城進考,如果臉皮夠厚,就可以吹噓自己是“天子門生”。在天子眼皮子底下考試, 從某種意義上也算是天子門生了。除此以外, 一些頗有才名的學子,隻要在北直隸附近, 也會來盛京進考。
在貧寒的貢院考上解元,不如來盛京貢院, 因為這兒的主考官是翰林大學士。解元每次鄉試都有幾十人,可主考官隻有一個。主考官便是師, 未來進入官場有個強大的主考官,可比有個其他的主考官更好!
Advertisement
鄉試的檢查制度比童試嚴格太多,唐慎幾乎要把衣服脫光, 給官差檢查。每個考生檢查完了還不能立即進考場, 要在考場外排隊,等檢查完一百個學子再一起進去。
集齊了一百個學子後,官差高聲喊道:“放行!”
唐慎跟在人群中,擠擠攘攘地一起進去。
一百個秀才,有如同唐慎這樣年輕氣盛的少年郎, 也有耄耋老矣的老丈。更多的是蓄了胡子,早已成家立業的中年男子。這隻是一百人而已,便是人間百相。眾人一起跨進外簾門,數千名等候在內簾門外的考生映入眼簾。
乍一看到這麼多人,唐慎都心中一震。
等這些人排好隊再進入內簾門,真正進入貢院考場,人群中發出一聲驚呼,學子們望著這番壯闊的景象,誰都不能抑制驚嘆。
一進內簾門,正對著是一條寬大的甬道。再看這甬道的兩側,浩浩蕩蕩、一望無垠的,是一萬多個號房!
唐慎抽籤抽到的號房號是“嶽丁”,“嶽”取自《千字文》中的“嶽宗泰岱”,“丁”取自天幹地支。貢院的號房以《千字文》和天幹為編號,方便考生尋找。
唐慎很快找到屬於自己的號房。
巡場的官差從他身後走過,狠狠一敲鑼:“快進去,莫要啰嗦!”
唐慎看著眼前這個小到最多一平米半的號房,無奈地笑了笑,走了進去。
這就是他未來三天要待的地方了!
一萬多個考生要進入考場,都要費上許多時間。然而這還沒開考。
考生們直到下午,才全部被檢查完畢,進入自己的號房。唐慎坐在號房裡,隨便吃了點東西,實在沒事可幹,隻能倒頭睡覺。等到了半夜子時,主考官突然敲響鑼鼓,考生們睡得迷迷糊糊的從夢中驚醒。官差們從甬道各自分開,魚貫而入地進入一條條小道,將試卷發給號房裡的考生。
唐慎拿起試卷,立刻翻開一看。
第一題:“吾十有五而志於學。”
和王溱猜的一樣,這次盛京貢院的鄉試主考官正是楊大學士。楊大學士喜歡讀《周易》,但是鄉試第一場並不考五經,隻考四書和一首五言八韻試帖詩。
這第一題就出自《論語·為政》,原句是“子曰:‘吾十有五而志於學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逾矩。’”這句話哪怕在後世,也幾乎家喻戶曉,耳熟能詳。講的是孔子對自己的批語,是孔子回顧一生,給自己的一個評價,以此來激勵他人。
孔子說:“我十五歲決定立志學習。”
唐慎仔細審視這句話,在草稿紙上塗塗畫畫。
破題的方式很多,可以從整句話入手,談及孔子的一生,如何激勵後人,如何勉勵後人,後人該如何像孔子學習。但是這樣難度極大,且容易跑題。
唐慎坐在小小的號房內,他面前是一堵牆,兩側是其他學生。他看不到任何人,可他知道這個考場裡有一萬多人。
想要從一萬多人中脫穎而出,談何容易!但一旦第一道題就寫跑題,閱卷官極有可能根本不看他後面的文章和試帖詩,直接將他圈了藍名,扔進落榜卷子裡。
“嗯,就從第一句話入手,不寫多了。”
孔子十五歲決定刻苦學習,從此勤勤懇懇,溫故知新。這是孔子治學的態度,唐慎決定從求學態度上入手。他思索許久,寫了四五個破題點。
想著想著,肚子就叫了起來。王溱給唐慎送的考籃裡放了幾個點心,還有一些幹糧。點心是放不了多久的,唐慎先吃了這幾個點心。
等用完飯,他仔細想了很久,提筆在草稿紙上寫下。
“時人以孔聖之道入學,先有志後成學。夫志者無窮盡也,然學者百殚而涸。雖聖人所以成道也,亦曰其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矣!”
每個人啟蒙發學時,都是以孔聖之道開始自己的學習之路,向孔聖學習,要立志而求學。然而百年下來,志向不斷在變、無窮無盡,卻忘了學習。哪怕是聖人,都會說上一句生命有盡時,知識卻是無盡的。
沒錯,唐慎便是要以立志為切入口,破題勸學!
有了一個開頭,文章接下去就好寫了。唐慎認真揣摩每一個字,在草稿紙上畫出了結構。他在結構樹杈圖上,先寫好自己即將要寫的論點論據,要引用的文章詞句。然後才開始寫文。
直到烈日懸空,唐慎終於寫完第一篇八股制藝。一寫完,他根本沒誊抄,直接倒頭就睡。睡了兩個時辰才起來,檢查沒有錯漏後,認認真真地誊抄上去。
到這時,唐慎才注意到自己晚上點燃的那根蠟燭。他驚奇地發現王溱給他準備的蠟燭竟然很少有煙,一點都不燻眼睛!
唐慎聽說過金陵府有這種蠟燭,價格極其昂貴,一寸一金,他沒想到王溱居然會給自己準備這個。
王子豐……
此時此刻,被唐慎心心念念的子豐師兄,正在家中作畫。
管家進入書房,給王溱匯報今日府上情況後,王溱這才想起:“鄉試已經正式開始了吧。”
管家道:“是。”
“東西給他送過去了罷。”
“按公子的吩咐,都送了。”
王溱蘸了蘸朱砂,聲音溫和悅耳:“那便等兩日後,再去看看我那小師弟如何了。”
鄉試一共考三場,每場考三天。進場算一天,正式考試隻有兩天。
和童試一樣,最重要的仍舊是第一場,其次是第二場,第三場等於是去打醬油的。
第一道題做完,唐慎再看第二題。這次題目是“我亦欲正人心”,出自《孟子·滕文公》,原句是“我亦欲正人心,息邪說,距诐行,放淫辭,以承三聖者。”
公都子問孟子:“別人都說老師喜歡與人辯論,這是為什麼呢?”
孟子回答公都子,便有這句話。
孟子之所以喜歡與人辯論,都是不得已而為之。他是看到了時代社稷的糟粕之處,想要端正人心,破除歪理邪說,抵制偏頗的行為,批判荒謬的言論,以此來繼承三位聖人的事業。
“我亦欲正人心”,這是孟子是抱負。
孟子是性本善論的提倡者。
唐慎思索再三,決定從“教化”入手,寫一篇端正社會風氣、弘揚教化向善的制藝。
寫完第二篇制藝,唐慎仔細誊抄結束後,再也沒了力氣,倒頭就睡。到了晚上,他點燃蠟燭,起來看第三篇制藝,耐心思索許久,開始破題寫文章。
三篇制藝全部寫完,已然是最後一天的下午。
再鐵打的人,再年輕的少年郎,整整三天被困在小小的號房裡,都快沒了人形。
唐慎強打精神,點燃王溱送的燻香。幸好鄉試不像童試,最難熬的味道不是屎尿臭味(考場有專門的茅廁),而是是男人們三天不洗澡的汗臭味,用燻香大概能燻走一些。
唐慎看著這篇試帖詩的題目,隻見考卷上頭大字寫著“今古凡花”四個大字。
唐慎心頭一震,頓時神清目明。
今古凡花?
楊大學士真敢出題目,也不怕題目太大折著腰!
這個題目出自前朝一位詞人,原詞寫的是什麼已經不再重要,就這一句“今古凡花”,直接囊括了華夏九州、古往今來,所有花!
這時,唐慎聽到身邊傳來一道罵娘聲。隔壁考生操著一口地道的盛京話,就差把楊大學士罵死了。官差巡邏過來,頓時又沒了聲音。隻是到了鄉試第一場的最後時刻,大家幾乎不約而同地開始寫試帖詩,一個個倒吸涼氣的聲音止都止不住。
唐慎苦著臉,心想自己雖然是個理工生,但是詠花的名詩那麼多,他隨隨便便都能想到兩首。然而鄉試要寫的是五言八韻試帖詩,唐慎就算有賊心,決定再抄一首,幫著自己考上解元,他也找不到格式結構對的詩。
普普通通詠花,固然不出錯,要是寫得才華橫溢,說不定還能得高分。但楊大學士既然出了這個題目,自然不是想考生老老實實詠花的。
而且吧……以唐慎的文採,得高分有可能,老實詠花考上前幾名難度太高。
唐慎忽然想起一首詩:“落紅不是無情物,化作春泥更護花!”他雙眼一亮。
對,後人喜歡用蠟燭、園丁來比如老師,其實古人就曾經做過類似的事,用落花來描述花葉的反哺之情。他完全可以從這方面入手,好好寫一首“花情”詩。
打定主意,唐慎打了打腹稿,開始寫詩。
雷動虺虺聽,晴定滟滟生。
草漫連獨枝,雨打落群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