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5章
德妃眉心一凝,神情帶著明顯的不悅:“為什麼,這有什麼值得陛下來的。”
雖說皇後的生日,按理皇帝是該出席的,但是鑑於他這麼久都沒理過這一茬,冷不丁說要來,反而讓德妃十分不高興。
“他有多少年沒理會過千秋宴了,也就是寧熙十八年的時候有風聲說要來,結果到最後不過是個假消息,給了皇後好大一個沒臉。”
提起這件事德妃覺得十分解氣,但是轉念想到今天皇帝居然主動出席給那女人過生日,又覺得那股子氣兒頂到了天靈蓋,膈應極了。
116. 晉江獨發 千秋
德妃心裡不舒服, 猛灌了幾口水還嗆著了,齊氏離得遠,還是邵循給遞了帕子。
就在德妃的宮人手忙腳亂的給主子擦拭衣服的時候, 皇後已經到了。
皇後帶著大公主落座, 第一眼就看到德妃身前一片深色的水漬,顯得格外狼狽。
Advertisement
皇後的眼神淡淡的略過去,並沒有說什麼, 大公主眼中卻像容不得沙子一樣, 馬上就開了口:“德妃娘娘這是對母後有什麼不滿麼?衣冠不整的就來拜見皇後?”
德妃絲毫不懼, 本來急急忙忙想要擦幹淨衣服的動作停了下來,變為慢條斯理的拿著帕子彈了彈前襟:
“呵,還請皇後娘娘恕罪吧, 嫔妾是許久不見您出來走動,這乍一見鳳顏, 就激動的手都抖了,您就該時常到外邊轉轉才是, 瞧嫔妾這記性也真不好,要是鹹寧宮的門再這樣關下去,都要忘記您的樣子了。”
這話說的,恪敬公主當即眉毛倒豎:“你說什……”
皇後及時的按住了女兒的手,制止了她接下來的話,趙若楨雖然不甘心,還是哼了一聲, 悻悻的住了口。
皇後看起來比趙若楨更能忍耐, 面對德妃如此明顯的挑釁,竟也能咽下這口氣。
要知道,這可是正宮國母。
但是這也恰恰體現出了她的底氣十分不足。
別說皇後之尊, 要是有人敢這樣跟邵循說話,估計早就掌嘴轟出去了,根本不需要她多費什麼口舌。
但是皇後沒這麼做的原因並不是她脾氣好,而是她知道真的跟德妃糾纏,若是贏了也得不到什麼好處,畢竟身為皇後,去跟妃嫔爭執本就是自降身份的事;要是輸了則更加難堪——這樣折尊,都沒辦法壓服一個妃子,隻會讓皇後本就不剩多少的威嚴更加雪上加霜而已。
德妃也知道分寸,見皇後不跟她理論,也就撇了撇嘴,沒有繼續挑釁下去。
主人已經到場,待皇後示意可以開始之後,以貴妃和德妃為首的嫔御從座位上起來,一齊向皇後賀壽,接著紛紛送上賀禮。
邵循送了一對雕著桂林山水的翡翠炕屏加上一對鑲著八寶的玉如意,翡翠顏色鮮翠欲滴,是上乘的材料,玉如意雕工精致細膩,以她的身份算是中規中矩,無功無過。
德妃就有些故意寒顫人的意思,一對還算看的過眼去的梅瓶就將皇後打發了。
這個就有些尷尬,邵循那個還好,但是德妃也是一品妃位,按照慣例,其餘人送禮都不能越過高位,所以早就打聽過的妃子都十分為難,要是比這還次,未免太難看了,因此今年送皇後的禮物,大家都不約而同的選了那些十分新奇難得,非常罕見,但是單論價格卻不高的禮物。
之前幾年德妃雖多有敷衍,但大體上還過得去,但是去年千秋宴壓根沒辦,到了今年,她的不屑之意竟然明顯到沒辦法裝看不見的地步。
皇後的目光發沉,但是臉上卻帶著淺淺的笑意:“今年你們瞧著都是廢了些心思的。”
眾妃面面相覷,對皇後這喜怒難辨的話,不知該答些什麼,半晌之後,還是最年長的惠妃猶豫著答道:“能合娘娘的心意,就是嫔妾的福分了。”
皇後點了點頭,表情讓人看不出有什麼變化。
德妃眼神中帶著薄薄的冷意。
邵循算是這一場小風波的旁觀者,非常奇怪,她本該同情皇後,畢竟她到了如此地步,還要被被側室言語欺辱,在自己的千秋宴上被迫收到這些對她來說帶著侮辱意味的禮物。
作為妻子和皇後,這其實是很值得同情,在場旁觀的其他命婦應該會有不少人對此唏噓不已感同身受。
但是邵循卻奇異的感受不到自己對她的憐憫和同情。
這甚至不是出於她對皇後是皇帝正妻的嫉妒。
邵循萬分肯定她了解自己的愛人,皇帝是個念舊的人,就算現在後宮中無寵,或者從未受過寵愛的妃嫔都沒有虧待過,隻要本分些,他對她們的態度其實很溫和,不輕易說重話,該有的待遇從沒有克扣,每逢年節的賞賜也十分豐厚,在宮規許可的範圍內給了最大限度的自由。
除了做不到雨露均沾,將他的愛意分割給每個人以外,能給的尊重和待遇他都已經給了。
這隻是嫔妃而已,當年追隨他的朝臣們就更是如此了,他至今提起前幾年故去的靖國公都仍充滿了懷念,對其子多有照拂,當年邵循的祖父逝世時,他也是這樣對邵循的父親的。
要不是邵震虞自己因為皇子的出生有些飄飄然,皇帝又為了邵循有意敲打,也不會這麼容易就削邵揆的爵位。
而皇後,既是原配,又是年少時就有的情分,即使不愛,也絕不至於對她苛刻至此,更別說二人還共同生育了長女。
就算當初意圖謀害皇嗣是天大的罪過,這麼多年的漠視和幽禁,竟然仍不能讓他釋然麼?
這不像是對共患難過的妻子,倒像是對怎麼漠視都不解氣的敵人。
可能人的心本就是偏的,邵循本來不該在沒有證實的情況下將一個人往壞裡想,但是事實就是她現在不但不同情,還幾乎肯定皇後犯了絕對不能讓皇帝容忍的錯,才會被這樣的對待。
甚至這個錯,曾經深切的傷到了皇帝,讓他就算對著邵循也諸多忌諱不想提及。
她無條件的相信著皇帝人品,並且下意識的就會思考皇後做了什麼,才會引得他反感至此,但是想到皇帝避而不談和略帶陰鬱的態度,又會將思緒壓下去——若他自己不說,必定是不願意讓邵循知道的,那她執意探究,反而對皇帝沒什麼益處,引他難堪。
就在邵循出神的時候,皇子們已經開始帶著家眷去給嫡母賀壽了。
吳王趙言栒算是拖家帶口最多的,他帶著齊氏和二子一女上前,人丁興旺的讓魏王妃十分眼紅。
皇後看著這個已經長大成人的庶子,心裡其實很是有幾分感慨,當年那個因她一念之差得以孕育的胎兒,竟然已經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了……
她沒有因為德妃的不遜而為難吳王,收下了賀禮,勉勵幾句就放他下去了。
到了本該和皇後親近些的魏王,她卻明確表現出了不滿——幾句話的功夫,她至少談及了兩次和子嗣有關的話題,雖然是對魏王說的,實際上卻是在敲打魏王妃。
蕭氏有十二萬分的委屈,下去時不由得看向魏王。
趙言杭卻神情平淡,沒有顯出難堪和對妻子遲遲未生育的不滿,但是也沒有出言安撫。
再就是已經是楚王的趙言彬。
他自從淑妃被賜死之後就沉寂了下來,不再像以前一樣被逼著結交大臣,也沒有主動湊上來的人,幹脆就落個清闲,按照自己的意願招了一幫清客,每日沉溺於書畫詩詞當中,還很有幾首詩詞流傳開來。
邵循看過幾眼,有幾首是難得的上乘之作,代代流傳下去應該不難。
裡面有純粹描寫遊樂歡宴的,也有借景抒情寄託哀思的,在這上面他倒是不避諱對母親的懷念和傷感,也不怕被皇帝看到。
皇帝未嘗沒有讀過,也確實不曾為著他緬懷淑妃而訓斥責難。
楚王妃苗氏則是生了個小皇孫,但是還太小了,就沒有抱進宮來。
皇後對他們二人的態度跟吳王沒什麼區別,笑著問候了幾句,就叫下去了。
再就是已經十歲的六皇子趙言傑,他尚未封王,但是已經有了大孩子的樣子,削瘦下來之後果然如邵循所說的那樣,跟皇帝很有幾分相似,整體來看,應該是幾個兄弟裡長得最像父親的,讓皇後看著有一瞬間的失神。
再就該輪到七皇子了,邵循心頭一緊,向外看去,果然到現在也沒見到皇帝和兒子的影子。
一時沒人說話,皇後的目光在今天第一次扎扎實實的落在了邵循身上。
“貴妃?”
從剛才起邵循就在做著準備,思考著要是兒子趕不回來,應該怎麼解釋他的缺席才不會被眾人當作是炫耀。
然後發現怎麼說都不行。
就算說他犯了錯,被皇帝帶到兩儀殿去訓斥都會引起一片嫉羨的目光——畢竟不是誰犯錯都能勞動皇帝親自抽空去責備的。
皇後眼帶著柔和的笑意:“七皇子在哪兒?本宮有好長時間沒見他,都有些想念了……是哪裡不適,所以沒帶來麼?”
最後一句話她沒看邵循,反而詢問似的看向了身邊的女兒。
卻不想看趙若楨的嘴微微動了動,憋了半天才憋出了一句:“這誰知道,該去問貴妃才是……”
皇後頓了一下,果然去看邵循。
邵循表面上倒不會表現出慌張,她輕聲答道:“回娘娘的話,那孩子今早晨……”
就在這時,外面傳來了陛下駕到的高聲通報。
所有人都料想不到,手忙腳亂的起身來行禮迎接聖駕,而皇後臉上也沒有喜色,反而愈加凝重的帶著趙若楨一起屈膝福身行禮。
果然,皇帝不是一個人來的,他手裡牽著一個三四歲的孩子,被那孩子拖累的腳步很慢,卻一點也沒有不耐煩,就這樣拉著那孩子的手,隨著他的小短腿邁出來的步伐慢吞吞的走到了主座前。
皇後深吸了一口氣——她已經有半年沒出來過了,這麼大的孩子又長得快,一天一個樣,但是就算記不清長相,她也幾乎不費腦子就能猜到這個小男孩兒是誰。
除了貴妃所出的七皇子真是沒有別人了。
皇帝坐了下來就讓人平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