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4章
“博文,我太激動了。”他拼命搖晃自己的朋友,“主公竟然是一個那般和藹可親,容貌俊美的人。”
董博文好笑的把他的手掰下來。
“他問我話的時候,我緊張的都快結巴了。”李闕回憶著剛剛的君前奏對,懊惱的搓著腦袋,“啊,我那時候的樣子一定很可笑,怎麼辦,第一次就給主公留下不好的印象了。”
董博文在位置上坐下,端出茶具取水煮茶,
“主公身邊,當真是人才濟濟啊。”董博文感嘆了一聲,給李闕讓了一杯茶。
“是啊,是啊,”李闕興奮的道,“主公身邊,竟然有女子為官。還有那位周子溪大人,他的腿……”
董博文細品著手中的香茗:“由此當可看出主公當真是一位不拘一格用人才之人。”
他細細分析其晉國的朝中重臣:“如今在主公身邊,周大人負責政策法規的制定,張馥張大人擅於權謀和外交,另外聽說有一位肖瑾大人負責管理錢糧和稅務。還有個精於水利工建的崔佑魚崔司空。”
董博文慢慢放下手中茶盞:“也不知主公會不會讓我們追隨哪一位大人?”
李闕急忙道:“我喜歡那位張大人,他看起來特別親切,總是笑盈盈的。”
董博文搖了搖頭,心中想到,那位張大人可沒有表面上那般好相處。
“我卻是十分景仰周子溪大人,”董博文開口,“周大人雖身有殘疾,卻是一位不世之材,由他擬定的《晉律》和推行的考核百官的上計制度,我細細閱過,深感佩服。”
朝梧殿內,程千葉持著筆,在每一個名字後面細細備注。
“主公覺得此次大考是否有擇出堪用之才?”張馥問道。
“嗯,有不少有趣之人,”程千葉輕點著絹冊上的名字,“這個李闕,他精通算學,性格也忠厚,就分配給肖瑾好了。這個董博文嘛……”
張馥和周子溪同時開口:“董博文可否交由臣屬。”
Advertisement
程千葉笑了起來:“都很會看人嘛。這個董博文確實有點意思,我要自己留著他,就不給你們了。”
周子溪和張馥看見他們的主公打開一直擺在桌上的檀木匣子,從中翻出了一顆天青石,意義不明的在桌面上滾了一滾。
金秋時節,晉王下令整改了晉國中樞官制。大封百官。
朝堂之中,原手握重權的太師、太保、太傅三公逐漸成為一種象徵榮譽的虛銜。
程千葉封張馥為丞相,金印紫绶,掌丞君王,都率百官,助理萬機。
周子溪為御史大夫,銀印青绶,監察百官,是為副相。
郎中令賀蘭晏之升任太尉,掌武事。
程鳳封衛尉,掌宮們衛屯兵。
肖瑾留任治慄內使,兼任太子太傅。
俞敦素,墨橋生,甘延壽等領軍將軍依軍功授爵。
追封賀蘭貞為勇毅侯,令其弟承其爵。
原九卿及中樞官員依舊留任或稍作調整。
同時頒布了一套有明確標準和防止舞弊的官吏年終考核制度。
每年歲終,令百官備正其治,聽其政事,來確定應得的獎懲。
三歲為一大計,考核優秀的官員可以得到升遷,不稱職的官員,視情況留任,降職或是罷黜。
一時晉國朝堂氣象為之一新。
年輕新上任的官員們,朝氣蓬勃,以旺盛的精力為朝堂注入的一股新鮮的血脈。
老持穩重的朝臣們不甘在新秀們面前低下頭,也都摒棄了懶政的習俗,兢兢業業起來。
盡管也有不少守舊派發出反對的聲音。
但如今的主公程千葉手握軍權,麾下人才濟濟,風頭正勁,已經無人能掠其鋒芒。
隻能眼睜睜看著她一步步的按照自己的意志推動著整個國家的變革。
隔年春季,
晉王以宋國刺客行刺為由,命大上造俞敦素領十萬兵馬出兵伐宋。
春季裡,萬物復蘇,處處彰顯著新的生機。
周子溪坐著輪椅,行進在汴京街道的夯土路上。
雖然身為督查百官的御使大夫,公務十分繁忙,
但周子溪依舊喜歡抽出時間,走訪於市井裡巷之間。
透過民生百態,實際的了解一下新政推行過程中,出現的利弊之處,以便及時整改。
幾個孩童在路邊玩耍,一個男童嬉鬧之時不慎倒向了周子溪輪椅的附近。
周子溪的身後突然伸出一隻蒼白的手臂,一下狠狠的拽住了那男孩的胳膊,不容他靠近半步。
男孩的手臂吃痛,哇的一身痛哭了起來。
“周明。”周子溪喚了一聲。
周明盯著男孩打量了半晌,終於松了手,把那個男孩甩到了遠離周子溪的地上。
男孩看著胳膊上五個淤青的手指印,哇哇大哭著跑回家去。
“周明,你也太過風聲鶴唳了。”周子溪無奈的說道,“你這個樣子,叫我還怎麼在裡巷中走動?”
周明重新推起周子溪的輪椅,輪椅在夯土地上響起碌碌的滾動聲,
“如今我國同宋國正在戰時,大人如何能對他人毫不設防?”
周明的聲音從椅背後傳來,“主公已將大人的安危交託給我,即便是惹大人不高興了,我也不能輕忽大人身邊的警戒。”
“是啊,我們正在同宋國交戰。聽說戰事十分順利。”周子溪輕輕搓著自己的手指,“但我總覺得遺漏了哪裡。是不是一切過於順遂了一些。”
朝梧殿內,程千葉喜笑顏開捻著軍報對張馥說:“張相你看,又是捷報!”
張馥笑著道:“賀喜主公,近日捷報頻傳,俞將軍的大軍已逼近宋國的國都彭城。看來我軍覆滅宋國指日可待。”
程千葉坐了下來,笑盈盈的看著手中的另外一份軍報:“橋生在漢中也十分順遂,再過數月便可回京。上天還真是眷顧我大晉。”
——
汴京的太保府中,有一間昏暗的密室。
太保魏廝布正坐在那間昏暗的密室內,死死的盯著眼前那盞微弱的油燈。
昏黃的火苗搖曳出晃動的光影,打在了他頹敗的面色之上。
“大人,別再猶豫了。”角落裡一個陰沉的聲音說道。
魏廝布拽緊了雙拳頭,
是啊,他曾經是國之太保,位列三公,手握國家重權,哪一日他的府邸中不是門庭若市?
自從遷都到汴京之後,
他漸漸被架空了權職,宅院內一日日的冷清了起來。
朝堂之上新秀當道,再也沒人看他的眼色行事,徒留著一個毫無意義的虛銜給他遮羞。
他是怎麼就落到了如今這個田地的呢。
“別猶豫了大人,我們不能容著主公這樣一步步逼著我們後退。”
“再這樣下去,這個晉國就再也沒有我們的容身之地了。”
黑暗的角落裡響起一個又一個陰沉的聲音。
第107章
“《禮記·月令》有言孟夏之月升麥,孟秋之月登谷。在宋國,水土肥沃的區域都是東種小麥,到了來年夏正時小麥豐收,接著又種慄苗。這樣耕種百畝之田,善農事者種出的糧食可以養活九人,普通的也可以達到五人之數。”
董博文站在程千葉的面前,就著他新遞上的奏折,娓娓道來。
他悄悄看了一眼端坐在王座之上的主公。
主公一手支顎,認真而仔細的聆聽著,另一隻手擱在桌上,白皙的手指無意識的滾動著桌面上一顆天青色的寶石。
“你繼續說。”主公抬了一下手,
那雙明晰清澈的雙眸正注視在他的身上。
向來認為自己十分沉得住氣得董博文心中也難免泛起一絲緊張。
主公的容貌俊美,對男子來說過於豔麗了一些。
但他身上帶著一股強大的氣場,那是一種自信,是一種能穩住一切,看透一切的自信。
這種高高在上的氣勢,配上他年輕俊逸的容貌,使得他具備了一種獨特的王者魅力。
董博文收斂了一下心神,主公對他呈遞上去的那篇《農本論》十分感興趣,單獨召見了他,這是他嶄露頭角的好機會,他一定要好好把握。
他抑制住自己的緊張,繼續往下說:“卑職自來汴京以後,細細考察過周邊的農務,發現我國即便是擅農事者租種兩百畝田,方才勉強養得活一家老小。遠遠比不上宋國下農的標準。”
程千葉:“依卿之見,乃是什麼緣故所致?又有何良策?”
董博文跪了下來,從袖中取出兩冊書籍:“依卑職之見,此乃我國不曾致力推廣農家學之故。宋國重農,是以農業發達,民生富裕。其專門設有《田律》《倉律》二律,責令地方官員,盡地力之教。臣私以為我大晉也可擇而取之。”
夏菲接過書冊轉遞程千葉面前。
程千葉一頁頁的翻開,細細閱覽。
董博文觀察了一下程千葉的表情,不見有絲毫不悅之色,方才在心中松了一口氣。
這兩冊書他放在袖中了好幾日,一直不敢隨奏折一起呈遞上去。
他擔心在這晉宋兩國交戰之時,呈遞了宋國的法律讓主公參考借鑑,會引起主公的不悅。
但現在看起來,主公胸懷似海,倒無不悅之意。
程千葉翻閱著宋國的這兩本關於農業的律法,發現裡面十分詳盡的提出了管理農林業的政策。
細致的提到了每畝田地播種種子的數量,不同節氣對應需要進行的農事,詳細介紹了各種先進的栽培技術,形成了一整套系統的農家之學。
她在心中感慨,難怪宋國民生如此富庶,確實是在農業管理方面有他的獨到之處。
“所以董卿的所奏之《農本論》是希望我們晉國推行以農業為本的國策?”
董博文再度猶豫了一下,事實上在他的思想中,晉國此時的首要之事,應該先發展農業,修養生息,再行擴張。
並不適宜這般頻繁作戰。
但現在戰場之上形勢一片大好,他又原是宋國人,新近才來到主公身邊,無論如何,他也不敢將此話說出口。
他隻能說:“臣以為如今天下紛亂,流民四起。如果百姓能夠專注農事,穩定的增加人口。不但能讓國家財富迅速增加,更是能在對外作戰時候有效的徵集兵力,對內有利於國家的安定。”